2012陈设艺术大赛 大赛动态 作品提交 作品展示

明式家具陈设风格尽显雍容华贵

达夫 达夫(好居网用户) 4047天前 / 阅读 :

近些年古典家具已成为古玩市场上继书画、陶瓷之后又一大类藏品。但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热的形成却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。

 近些年古典家具已成为古玩市场上继书画、陶瓷之后又一大类藏品。但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热的形成却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。明清古典家具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虽得到了国人的重视及竞相收藏,但最开始注意到明清家具价值的却是外国人。

明式家具造型简练、朴素、大方,大多从实用角度出发,讲究美观、舒适,其造型结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艺术性。且材质珍貴,做工精细,被誉为代表明代优秀风格的明式家具。明朝灭亡后,皇宫内及各地王府内的家具大量流向社会,成为普通人家的生活用品。

进入康熙时期,适逢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,看到了中国的明式家具,于是多方购买,运送回国,以为陈设品。形成一时热潮。形成这一热潮的原因是,正置十六、十七世纪欧美文艺复兴后期,当时西方的巴洛克、罗可可式(或曰路易十四式、路易十六式)没落过时时期。当时的西方人,迫切寻求一种新的风格来代替它。

这种风格,按西方人的要求,应是一种静中带动,动中带静的风格。而中国的明式家具恰恰完全具备了这种风格。

据史料记载,当时(相当于中国清代的乾隆年)英国有位名叫齐彭代尔的家具设计师,依据中国明式家具的原理,为英国王室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,曾经轰动整个欧洲。中国明式家具在欧美各国享有很高的地位。自此之后,在国际市场上价值一直没有降低过。

1928年,创建清华大学,约请德国学者艾克来华任教,在华期间,悉心研究中国古典家具艺术,拍摄照片,绘制线图,在杨耀先生的帮助下,于1944年出版英文版《中国花梨家具图考》。

随后涌现出杨耀先生、王世襄先生、朱家溍先生、陈梦嘉先生等一批有影响的收藏家。他们对中国古典家具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但少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分散在民间的大量古家具并未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。

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初期的破四旧运动中,古典家具遭到空前浩劫。在这场运动中,古典家具和其它艺术品一起,被宣布为封、资、修的产物,被扫地出门。有的被当场劈了、烧了,有的被强迫集中,当时果子监的屋子里,院子里堆滿了旧家具。

任其风吹日晒,雨水侵蚀。这一情况被有心的外国人看在眼里,认为这是个大好时机,于是通过正规外贸途径,主动向中国外贸机构定货。外贸机构则以很低的价钱大批大批的出口。为国家赚回了外汇。剩下的散架残件则被处理到工艺厂“古为今用”,有的做了秤杆,有的做了胡琴杆,有的做了算盘珠。

十年后,“文革”结束,国家为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落实政策,平反冤假错案,发还仅存的抄家物资,其中有相当部分古旧家具。由于当时住房特别紧张,无处摆放,更重要的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

而一些外国人又抓住这个时机,通过私人中介,收购古旧家具。此后私人中介逐渐演化成倒买倒卖的倒爷,他们深入城市、乡村,疯狂收购古旧家具,再转手高价卖給外国人,从中赚取高额利润。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

1985年,王世襄先生的《明式家具珍赏》出版,对家具艺术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。同时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。一些唯利是图的愚昧加败类们,利用王先生的书,按图索骥,猖狂走私、贩运古旧家具。这次走私潮比历次来的都猛,出境的大多都是精品,数量之大也是前所未有。

经过这次走私狂潮,中国民间收藏的优秀家具流失殆尽,在这种情况下,王世襄先生多方奔走,呼吁制止古旧家具外流,经过不解努力,终于由国家文物部门颁布了法律条文,明确规定黄花梨、紫檀、铁梨、乌木、鸡翅木、及老红木(黑酸枝)等木材制品不得出口。煞住了古旧家具走私之风。

在这场逆向运动中,中国的有识之士始终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然而在当时经济尚未发达,工资水平都不高的情况下,只得“望洋兴叹”。即使有一定经济实力,在外方高额外汇的诱惑下,仍使国内买主可望而不可及。

90年以后,国民经济快速增长,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,收藏队伍不断扩大,掀起空前的古典家具收藏热。遗憾的是精品已少的可怜。

充斥市场的多数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家具,而这些家具,无论从造型、结构、做工及艺术水平各方面,都与清中期以前的清式家具和明式家具相差甚远。在中国家具史中属于衰退没落时期,对后来发展新型家具几乎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的价值。

90年前后,随着收藏热的升温,古典家具也和其它各类艺术品一样,大批赝品充斥市场,且做假手法也越来越高。部分利益熏心的投机分子,甚至不惜破坏珍貴古家具原物,以骗取不义之财。古代家具的作伪现象,已成为每个家具收藏者、爱好者、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问题。